当前位置: 首页 东南佛国 市属场所

中天竺法净禅寺

编辑:佛协办公室
2023-12-09

t4.jpg

中天竺法净禅寺昔谓中天竺寺,位于灵隐寺之南,天竺山之稽留峰下,四周群山环抱,景色幽美,面对流虹涧,背抵稽留峰,左右环以莲花、月桂诸峰,古树掩映,池涧众多,清流激湍,气象环富。入秋时节,“赤城霞起”,层林尽染,美不胜收,史有“稽留旭日”、“合涧沉钟”、“七星潭月”、“永清竹浪”等为“中竺十二景”。

中天竺始于隋,盛于宋,乃中印度高僧宝掌禅师所创,师生时左手握拳,至七岁剃度时始展掌,掌中现一明珠,故得名。隋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师参游经中天竺,感叹山水之胜而为赋曰:“行尽支那四百川,此中遍称道人游”。于此清净禅定,立兹道场,肇中天竺伽蓝之端。昔传师有愿住世千岁,世寿千又七十二载,史称千岁宝掌。寺后一岩,便也称作“千岁岩”。

唐开元、大历年间,贤首宗创始人法藏之再传弟子法诜法师住持中天竺,法师精通《华严》,开席立论。其弟子澄观著述师说,阐扬华严,尊讳华严疏主,赐号清凉国师,对中唐以后之中国佛教影响极为深远。

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吴越钱弘俶王赐额“崇寿天圣寺”,是时殿宇庄严,信众云集。庆历年间,云门高僧契嵩来杭住持中天竺寺。契嵩因著文护法深受朝野尊重,宋仁宗赵祯封号为“明教大师”,由此,中天竺寺名闻朝野,趋于鼎盛。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宋徽宗为祈求永保宋室江山,将中天竺改名为“天宁万寿永祚禅寺”。

宋室南渡,开封高僧㑃堂随帝室南迁,住持中天竺寺,讲经说法,弘扬佛法,闻名一时,当南宋“尊表五山,品评江南名寺”,评定“五山十刹”时,中天竺位居禅院十刹之首。元天历年间,图铁木尔召见大訢禅师,赐封“广智全悟大师”,改中竺寺为“天历永祚禅寺”。其弟子宗泐、见心等,均为饱学名僧。 明洪武初,重建中天竺,敕名“中天竺寺”。当时名僧季潭宗泐住锡,禅门时贤纷至沓来,群英咸集,明太祖喜称为“泐秀才”、“泐翁”。清初,康熙曾至中天竺题写“灵竺慈缘”匾额。弘历南巡时,为中天竺御题寺额,改名为“法净禅寺”。沧海桑田,几经兴废,难复旧观,民国以降,以至“文革”,金像倾圮,殿宇被毁,寮舍易主,僧众遭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1986年,中天竺亦由杭州市佛教协会收回,倾力重修。现已修复天王殿,重建大雄宝殿、圆通殿、玉佛殿、南北厢房、鼓楼,千载伽蓝,重现昔日之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