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东南佛国 市属场所

上天竺法喜讲寺

编辑:佛协办公室
2023-12-09

t3.jpg

上天竺寺始建于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有僧人道翊在天竺白云峰下结庐修行,称“大名山房”。一日于定中感得山中放光,得异香神木,遂请名匠孔仁谦刻成观音像。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钱弘俶接吴越王位后,梦见白衣人请其修建道场,于是在上天竺开路筑基,建“观音看经院”,这是上天竺最早的寺院。至后汉乾祐年间(945——950年),有僧人从勋法师自洛阳带来古佛舍利,置于观音像头顶,于是“妙相庄严,端正持好,昼放白光,士民崇敬”。为此,后人将道翊称为“白云开山祖师”。

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杭州知州张去华因浙西大旱,请上天竺观音像至城南梵天寺祝祷祈雨,遂灵验。此后,文学家苏轼多次写“祈晴”、“谢晴”文,观音灵验名闻大江南北,逐渐形成“天竺香市”。故明代郎瑛所写《七修类稿》称:“杭上天竺广大灵感之号由宋世所加”。

由于上天竺以观音灵验相传,历代帝王大都来此拜奉观音,南宋嘉定年间,上天竺被评定为“教寺五山之首 ”,由此,杭州天竺,名传遐迩。

明清两代帝王更是沿袭宋代先制,经常至上天竺“祈晴”、“祈雨”。康熙五巡江南,五到上天竺,乾隆六巡江南,十到上天竺,除题诗外,并定名上天竺寺为“法喜寺”。

上天竺目前土地面积156亩,自山门而入,七塔肃然林立,放生池水质清澈,沿中轴线重修后的还有方丈楼、客堂、斋堂、五观堂、念佛堂、白云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