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理事会佛教教育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浙江杭州召开。会议学习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讨论了全国汉传佛教院校关于宗教院校“两个办法”的三个实施细则草案讨论稿,决定将三个实施细则草案提请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会议审议。会议同时审定了全国汉传佛教院校学位授予工作小组提交的关于中国佛学院2024年授予硕士学位的意见。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邵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明海法师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第十届理事会佛教教育委员会主任光泉法师作总结讲话。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周晓明,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心澄法师,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可祥法师,杭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戒兴法师,第十届理事会佛教教育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杭州市相关主管部门和佛教界代表等参加会议。
明海副会长在讲话中指出,爱国爱教的合格佛教人才是系统推进我国佛教中国化的战略支撑,是助力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的中坚力量。办好佛教院校、加强人才培养,在系统推进我国佛教中国化、助力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基础性作用。贯彻落实关于宗教院校的“两个办法”,对进一步提升佛教院校办学管理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佛教院校人才培养主渠道作用,推动佛教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为进一步办好佛教院校,强化系统推进我国佛教中国化的人才支撑,要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要始终坚持依法办学、依规建校、全面从严治校,要积极探索佛教院校内涵式、个性化、特色化发展道路。

邵中副主任就发展佛教教育、推动佛教健康传承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加强政治引领,系统推进佛教中国化进程。二是要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佛教院校办学水平。三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传递佛教正能量。

光泉法师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会议是本委员会结合佛教界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今年全国两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是贯彻落实关于宗教院校“两个办法”的实际行动,是进一步推动佛教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主动作为。他强调,召开全体会议是开展工作的重要方式、交流思想的宝贵机会、研究问题的有效渠道。希望全体委员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主动担当职责使命。

会议期间,全国汉传佛教院校学位授予工作小组召开小组会议,审核了中国佛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关于授予硕士学位的意见。经佛教教育委员会全体会议审定,同意授予中国佛学院2024年毕业的5名研究生硕士学位。小组会议期间其他委员还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分组讨论。


